首页 > 新闻资讯

中关村推进“十件大事” 引领高新区创新发展

2017-04-01

“5年来,中关村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概括起来就是‘十件大事’、‘三大突破’。”日前,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表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坚持科技与人才、科技与资本、科技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开展“1+6”政策先行先试、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建立资金统筹机制等措施,在首都经济发展贡献率、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依靠创新驱动、推动科学发展方面成效显著,成为引领高新区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十件大事”与“三大突破”

  杨建华表示,中关村5年来推进的“十件大事”分别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中关村的“1+6”系列先行先试新政策;率先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建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市会商工作机制;与国家部委联合开展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和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促进工作试点;启动建设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率先建立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统筹机制;重组设立中关村发展集团;建设中关村示范区展示中心。

  在以“十件大事”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下,中关村示范区的创新发展在对首都经济发展贡献率、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上取得了“三大突破”。

  一是对首都经济发展贡献率取得新突破。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实现总收入超过1.96万亿元,占全国高新区的1/7;企业缴纳税收925.8亿元,增加值3062.6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9.1%,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3.7%。今年上半年,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达到1.02万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5%,对首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

  二是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取得新突破。中关村示范区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北斗导航系统终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突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为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等提供了数百项技术解决方案。在国家确定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关村都发挥了策源地和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取得新突破。中关村示范区收入超过亿元企业总数达1648家,比2006年增加近千家,收入5年年均增长26.4%。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282家、100亿元以上企业31家,形成了一批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型企业。

  坚持“三个结合”发展原则

  杨建华总结说,中关村示范区在创新发展实践上取得“三大突破”,与其坚持科技与人才、资本、市场相结合的原则密不可分。

  在科技与人才相结合方面,率先建设了中关村人才特区。2011年,中关村人才特区通过各类专项计划引进海内外人才4962人,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436人。目前,北京地区共引进中央“千人计划”专家629人,约80%在中关村;301人入选了北京市“海聚工程”,约70%在中关村。中关村企业集聚各类人才115万名,其中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才1.3万名,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才12.8万名。一大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创业团队不断涌现,人才聚集效益进一步增强,依靠人才智力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向好。

  在科技与资本相结合方面,健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创造中关村科技金融新模式,初步形成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中关村投融资模式,同时,借助资本市场力推企业做强做大。截至目前,中关村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23家,其中境内144家、境外79家;境内上市公司中,主板市场51家、中小企业板市场32家、创业板市场61家,形成创业板“中关村板块”。上市公司群体的不断壮大,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改制上市的积极性,促进了创业投资在中关村的发展,提升了中关村的投资价值。

  在科技与市场相结合方面,以需求拉动创新,支持企业开拓市场。主要体现在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工作力度为企业创造市场和支持自主创新企业承接重大工程两大方面。如支持水晶石承接重大工程,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数字卷轴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镇馆之宝”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再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绚丽的“伦敦碗”,来自中关村的数字图像服务供应商水晶石,呈现了一个又一个视觉盛宴,展示了中国企业的科技实力。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表示,中关村示范区创造了八个“全国率先”:率先建设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率先发布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率先搭建我国第一个中央和地方资源整合的协同工作平台,即中关村创新平台;率先实施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税收政策等先行先试的试点政策,实现了系统全面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率先建设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率先成为我国第一个现代服务业试点区域;率先成为我国第一个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引领高新区创新发展

  “建设中关村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是充分发挥中关村创新优势,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实践。”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胡世辉表示,在推动中关村示范区发展上,科技部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政策总结评估,为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扩大试点提供依据。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成都、西安、深圳等国家高新区负责人均表示,中关村发展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中关村示范区最成功的经验,就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覆盖、产业集聚和平台建设等方式,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海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曹振全表示,将学习、借鉴中关村示范区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促进上海张江示范区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

  成都高新区科技局局长林涛表示,走过20年历程的成都高新区正在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关村示范区的探索与实践,为成都高新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成都高新区将积极借鉴和汲取中关村示范区的试点经验,在推进自主创新、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型集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